记者 张荐博 通讯员 朱凤霞
除夕夜本是与家人共聚的时刻,但对于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与家人团聚并不是件易事。
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的值守医生来说,除夕夜的滋味,是坚守,是责任,是“一家不圆万家圆”。
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便是“坚守者”之一。
在医院内,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新春佳节,当别人与家人团圆之际,他们在各自岗位忙碌,遥望着万家灯火,心中惦念着彼此,为了守护病人的生命与健康,这便是他们应该坚守的……
当坚守成为习惯
今年54周岁的周永军是北大医疗淄博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他的妻子刘慧俭则是同院妇科的主任。
夫妇两人唯一一张在医院的合影
“春节跟平时一样上班,这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周永军笑笑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过节的概念,值班早就成了习惯。”
刘慧俭则告诉记者,由于家离的医院比较远,每天花费在高峰期路上的时间将近一小时。但她非但没有抱怨,还称这是她专属的“充电时间”。
“上下班的时间刚好可以用手机听课,回到家再做第二天手术的功课,每天都很充实。”刘慧俭说。
记者发现刘慧俭随身会带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她所遇到过的特殊病人及病历,没事就去搜集资料然后钻研琢磨。“一天不学习,就会有压力,感觉心慌。”刘慧俭说。
早上8点,两人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与夜班医生就进行交接。查房时,他们认真地询问每一位病人,并仔细做好病情记录。
有急救先上、日常冲在一线,在周永军看来,这是他作为医生、作为神经外科主任的责任,他责无旁贷。对此,刘慧俭也有着同样的信念,坚守已是常态,为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愿“携手作战”。
最“遥远”的距离
周永军和刘慧俭虽然都在同一座楼里工作,两人之间仅隔着几层楼,但他们在单位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偶尔能够碰见一次,也仅仅是寒暄几句,匆匆一面。
“有一次碰巧我们俩都有台手术,就在四楼手术室门口碰见了,也来不及说话,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地各自工作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俩都是碰不上面的。”刘慧俭说。
这对于周永军和刘慧俭来说,似乎是最“遥远”的距离。
有时候,即使下了班,夫妻俩可能也没办法像常人一样安心休息。
节日期间,一个紧急电话随叫随到已是常事。2023年一个晚上,刘慧俭下班回家,刚到小区门口,就接到电话,称医院接到一位急腹症的患者,她必须立即赶回去为做手术。
刘慧俭回忆,当日外面风雪特别大,赶回医院十分艰难,到达医院后一晚上连续做了两台剖腹探查手术。
“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医院里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半小时之内就得赶到。”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表示,但这是职业所需,总是要有人付出的。
以家人之名
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两人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的女儿从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但女儿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比同龄人多了一份独立。
虽然刘慧俭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但她的心态和年轻人无异,更有对世界的一份新奇。女儿喜欢街舞,在女儿的感染下刘慧俭也对舞蹈产生兴趣,经常和年轻人一起追有关街舞的综艺。
如今,受父母影响的女儿就读于医学院校研究生,谈及希望女儿进入哪个科室,刘慧俭笑笑表示,看女儿自己兴趣吧。
周永军的父母在周村居住,由于总是忙于工作,一年当中很少有机会能回家看望他们,周永军对父母感到很愧疚。
“前几天我母亲生日,也没办法回去,只能往家里打了个电话问候一下,今年过年也回不去了,打算年后再抽空去看看老人。”周永军说起老人几度哽咽,“我觉得还是亏欠老人太多了,应该多陪陪他们。”
由于平常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工作压力又大,一旦休息下来,夫妻俩在家从来不谈论工作上的事。闲暇之余,两人会一起去公园散步,或者到周边的城市做一回“驴友”。
“我们俩平时最大的乐趣是散散步、爬爬山,想换个环境放松一下。”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笑着表示。
坚守岗位的67对“夫妻档”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就像时钟上的秒针一样一刻不停地运转,不能掉链子,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作为常年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刘慧俭觉得自己和丈夫的付出不算什么。
实际上,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里并肩作战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只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还有67对像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一样的夫妻搭档,他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各自为战。他们当中,婚龄最长的已过金婚,最短的刚刚结婚。这份坚守虽然不易,但他们却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的肩上背负着的,是信任和责任……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就要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周永军表示,自己并不特殊,这是每一位医生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春节,周永军和刘慧俭夫妇也将继续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开启一场“新春病房约会”,这是属于这一医者“夫妻档”的默契与浪漫。即便在同一医院中遥遥相望,只要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便是心安……
责任编辑:李艳晨
值班主编:李超、冯冬宁、郝东智
值班审读: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