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淄博院区成功为一名出生仅5个月16天、体重5.4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婷婷),实施经右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联合右室流出道疏通术。手术的成功不仅让婷婷重获“心”生,更刷新中心(总院)小儿先心病患儿治疗记录,彰显了中心(总院)在小儿先心病治疗领域的雄厚实力。
婷婷出生后即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异常心脏结构严重阻碍生长发育。经多方咨询,得知全国知名小儿心脏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心(总院)的坐诊信息,于是慕名而来,这个辗转求医的家庭才重获希望。
面对患儿月龄小(5个月16天)、体重轻(5.4kg)、心功能差等多重挑战,刘迎龙教授在了解病情后,决定采用经右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联合右室流出道疏通术的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前的紧张筹备中,刘教授领衔的心脏中心、麻醉科、体外循环科、重症监护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了联合会诊,对手术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复核,确保万无一失。
手术当日,北大医疗联席总经理兼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主任、党委书记,总院院长、鲁中院区院长、淄博院区院长周玉东,中心(总院)常务副主任、执行院长曲勇亲临手术室探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刘迎龙教授就手术方案实施细节、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进行深入交流,特别强调要始终将患儿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确保手术治疗安全万无一失。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刘迎龙教授主刀实施右腋下微创切口术式,切口长度控制在5cm以内。小儿心外科专家张文凯教授担任手术一助,中心(总院)副主任、副院长李泽树担任二助,联合心脏麻醉科专家欧阳川教授,中心(总院)副主任、副院长姜磊,体外循环专家杨景教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在体外循环支持下精准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及流出道疏通。手术视野的狭小和操作空间的限制,使得手术难度倍增,但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高超的医术和冷静的心态,圆满完成了手术任务。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儿心脏恢复自主跳动,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术后,患儿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刘迎龙教授团队中带领中心(总院)小儿先心病团队时刻关注患儿情况,针对患儿年龄小、病情复杂,身体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制定了全方位的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术后第7天,患儿顺利转出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术后第10天,患儿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达到出院标准,家长激动地接孩子回家,一家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与安宁。当天,患儿父母还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多学科协作的成果,也是医院在小儿先心病治疗领域技术实力的有力见证,在中心(总院)小儿先心病治疗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截至2025年5月,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已成功为1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手术治疗。未来,中心(总院)将继续发挥顶级医疗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为更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家庭带来希望,让每一个小生命都能绽放出健康的光彩。
来源: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总院)
采编:赵志楠
审核:姜磊、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