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顺利开展首例FFR压力微导管技术。心血管内科率先开展这一技术,开启医院冠心病精准介入诊疗新征程,提高了介入治疗策略的科学性、准确性,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加客观、精准,造福广大患者。
家住张店区60岁的杜先生是医院此项新技术的首位受益者。3月15日,杜先生因反复胸痛到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心内科就诊,接诊医生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于4月2日,为其行造影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的前降支(LAD)近中段狭窄,属于临界病变,需要更精准的测量手段评估是否植入支架。心内科介入团队医护人员经过认真讨论患者病情后,一致认为患者有行FFR压力微导管检查的指征。
征得杜先生及家属同意后,心内科介入团队医护人员相互配合,顺利实施FFR压力微导管术。术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精准的数据测量,检测结果显示ATP(三磷酸腺苷)负荷下FFR(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最值过低,有冠脉支架植入指征,顺利完成前降支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再次进行FFR测量,静脉泵入ATP后FFR值显示正常,手术成功。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指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供血的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通过FFR压力微导管检查,如果FFR<0.75,就需要在心脏血管里放支架。这与传统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比较,其先进之处就在于,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是从血管形态判断,不能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变,还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导致需要治疗的病变没有处理或过度处理不需治疗的病变。而FFR微导管技术是直接从狭窄后实际能通过的血流量来判断,是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评估,精准度更高,尤其对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程度50%—70%的临界病变究竟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FFR(血流储备分数)测量中显示数值)
该技术的意义在于客观评估了冠状动脉供血的储备功能,既避免了影像狭窄程度轻但缺血严重的患者的介入延误,保证了患者安全;又避免了影像狭窄程度重但实际缺血程度轻患者的支架过度植入,节约了植入支架的费用以及植入支架后需长期服用口服药物的费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供稿:衣雪琦
编辑:SE7EN
审核:黄蕾、赵现成